——公司模范党员徐自明
徐自明,矿采矿车间运矿工段段长。28年前自江铜技校毕业后,他便在井下坚守到今天。他经历了矿山初长成时的艰难困苦,也经历了二期5000吨生产能力达产达标的畅快欣喜,如今,他又身处三期扩建的火热大潮中。
二十余年来,武铜一直在快速发展变化,徐自明对矿山热忱的爱也与日俱增。从一线工人到工段管理者,唯一不变的是他身上吃苦奉献、务实创新的精神。
俯身干事
“俯下身子干事,辛苦不辛苦的没什么感受!”徐自明从开始工作至今,一直呆在基层,吃苦奉献一直是他身上的标签。
一来到武铜,徐自明便被分配在井下工作。高温高湿高尘,是家常便饭。肩挑背扛,井下食宿,是日夜平常。他说:“曾经经常在井下一呆就是一天一夜。”
2008年10月,徐自明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,他明白这一光荣的称号对他而言重逾千钧。彼时,运矿工段面临采场不断下降、设备老化、一线操作员工年龄偏大、技能低下等诸多问题,徐自明带领整个工段,从精细化维修提高设备运维效率,优化每班人员配置提高现场处置能力这样的细节处着手,以苦干担当的精神,保障了井下出矿效率和全矿正常生产效率。
务实创新
出矿效率一直是影响武铜稳定生产的重要因素。“强撑着维持出矿不是长久办法,必须通过不断改造真正提高效率。”武铜的运矿效率要突破效率瓶颈,就必须在技术上下狠功夫。
徐自明以工段支部创新工作室为平台,带领党员和技术骨干,展开创新攻关:井下轨道采取司控道岔装置实现轨道变道,配备的遥控器和手动按钮,既可实现远程操控,又可进行现场控制;在-460米卸载站设置卸矿引轨,延伸卸载站巷道长度,有效解决了出矿慢的问题,同时大幅提升运矿系统的安全性。创新式采用电子警示牌代替传统标识牌,极大地提升了安全系数。
当前,三期建设全面铺开,机械化、智能化矿山建设热潮涌动。徐自明深知,用于“细枝末节”处的智能化自动化设备,早谋划早实验意义重大。他带领运矿工段人员,以-460米中段南部作为试点区域,展开系列实验。他“见缝插针”,合理调配机台在出矿量较少的时间段参与准备工作,从轨道、电缆、架空线的敷设,到中段照明排水及水沟搭建等,仔细思考,认真规划,这些思路与实验将为三期建设提供技术支撑。
勇做示范
“‘逼’大家学,不如我带头带大家学。”徐自明以党支部“筑台匠人”平台为依托,对工段全员展开针对性技能培训,并带头以高度的热情参与到技术技能学习当中去。这一机制成为后来车间“培训学习”的雏形。
他在维修人员中率先推行“大工种制”,并带头学习多种维修岗位技能,实现维修“一岗多能”,既活用人力资源,又有效提升了工段整体技能水平。
他在各运输中段增设“中段负责人”岗位,细化管理单元,明确管理职责。率先采取“听、看、讲、猜”等新方式进行安全教育,带头学习安全知识、安全文化。
(冯浩 芦安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