创标进行时……

——矿“80  90”指标攻关二三事

 

据统计,1-5月份,我矿累计铜、硫回收率分别为89.64%、79.32%,5月份,铜、硫回收率为90.05%、80.35%,实现“8090”目标。铜回收率更是达到国内一流水平。
  “锚定年内实现铜硫回收率‘8090’目标不动摇。”继去年铜硫回收率“7889”目标实现后,在2023年度工作会上,党政向全矿再一次发出指标创新攻关的冲锋令。
  为了增强标杆矿山的引领,我矿始终致力于对标创标,通过持续强化工艺流程攻关和优化工艺参数,不断推动关键技术经济指标持续突破。
精耕细作
  “确保供矿和出矿品位是实现奋斗目标的基础保障。”矿切实做好贫化损失管理和供矿能力保障,修订和完善了《稳定原矿入选铜品位攻关方案》,增加采运贫损行为查处指标考核,加强重点环节和流程的管控,建立废石分运管理台账。
  “今年以来,共查处贫化损失异常情况60余项,对各单位违反贫化损失管理规定的进行进行了考核,考核施工单位8000余元。奖励相关单位22000余元,保障了每一车原矿的入选品位。”矿生产运行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说。
  切实做好南、北矿带中深孔采场出矿管理,每班指定专门负责中深孔采场出矿。“对出矿量进行严格管理,S1-S4中深孔采场480吨/班,E1-E4中深孔采场280吨/班,确保中深孔1700吨/天的出矿量,保障了高效生产。”采矿车间相关负责人介绍说。
苦练内功
  “ 铜精选效率偏低”
  “ 中矿再磨效果不佳”
  “铜尾选铜刮板速率不稳定”
  ……
  1月17日,新年伊始,一场“头脑风暴”在办公楼二楼会议室火热进行,生产运行部、选矿车间、技质部相关专业技术骨干就提高铜硫回收率展开激烈讨论,找准要害、制定对策、补齐短板。
  要坐而论道,更需起而行之。
  “在铜精矿品位≥23.5%、硫精矿品位≥45%的前提下,一季度末要实现铜回收率≥89.4%、硫回收率≥78.5%目标。”选矿车间率先表明态度。
  为保证阶段性目标的实现,该车间列举了14项流程短板清单,实施车间领导揭榜挂帅,带头强化攻关。
  开展选铜局部流程考查,完善修订了2023年《选矿工艺操作卡片》,优化了选铜粗扫选药剂、泡沫层、风量、分级压力等工艺参数,明确了工艺条件及操作。
  开展铜尾选铜精矿产品实验室选矿探索实验,以及中矿再磨工艺优化研究。积极推动细粒级硫回收试验研究,选矿车间、技术质量检验部、北矿院多次召开现场座谈会,依据班样、瞬时样取样结果,优化试验工艺参数;开展粗粒、细粒选硫流程考查,选硫分级工艺考查,优化分级工艺参数,为提高选硫指标提供技术支持。
  “通过每周一课、技能联赛、‘选矿应知应会训练’活动,加深对工艺流程的掌握和操作。三月份开始启用‘线上理论知识云题库’小程序,每周小测、月度考试,进行奖罚。”选矿车间党总支负责人说道:“通过加大选矿工艺质量检查频次和力度,今年以来,累计抽查工艺质量点200余项,合格率达91.5%,考核结果与工段绩效挂钩考核,激发了员工争优创先的积极性,保证了指标稳定。”
  1-5月份,累计铜、硫回收率分别达到89.64%、79.32%,远超一季度末铜回收率≥89.4%、硫回收率≥78.5%的攻关目标。
技术革新
  日前,选矿车间先后完成1、2号系列铜浮选刮板直连改造,稳定了刮板速率,促进了生产流程的稳定。
  “我们举全车间之力,提升整个生产系统的稳定高效,为提高铜硫回收率创造良好条件。” 选矿车间相关负责人介绍说。
  为了进一步提升优化工艺流程,矿组织选矿车间、技术质量检验部、北矿院的技术人员,通过多次召开现场座谈会,对流程考察数据进行深入分析,并就流程存在的不足提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。
  优化给矿输送管道,提高矿浆输送流速及输送压力,增设过滤筛网,稳定给矿流量;增加球磨机吐球筛筛网厚度,提高密实程度,减少开孔率;安装浮选机二次分级泵池溢流报警装置,减少金属流失;缩短高硫旋流器调整时长,稳定指标……
  通过一系列小改小革措施的落实落地,确保生产系统稳定高效,为“8090”指标攻关创造有力条件。
(章燕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