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我矿井下各采场,活跃着一批安全监管人员,他们每天24小时在各采场检查安全隐患,365天从未间断。他们建立起了井下采场安全动态监控网,守护着武铜井下安全生产。今天,我们的记者跟着安全监管人员一起,开启一个班次的安全监管体验。
3月3日16:30分,记者跟随安全监管人员,乘坐下井专用的皮卡车从主斜坡道入井。驶入主斜坡道入口后,周围光线由明转暗,车辆沿着下坡道路行驶了约20分钟,到达了-360米值班休息硐室,跟随值班的负责人员一起去体验井下安全监督的工作场景。
根据工作安排,安全专管员首先检查-390米的采场。进入采场的道路较为狭窄,勉勉强强能通过一辆车,加上路面积水积泥较多,安全监管人员小心翼翼地驾驶着车辆。随后车辆到达离采场最近的一个路口。安全监管人员徒步向采场走去。在经过几个下坡和急转弯的路段后,安全监管人员来到了-390米西4采场,并认真检查了采场安全状况。“刚刚那个采场我们看到下一分层刚见假底,如果不把露面撬下来可能就会砸到人,很危险。处理思路是让井下松石工先用撬条捡撬,就是我们所说的敲邦问顶,撬完之后没有很大问题再进行作业,这样可以保证作业过程的安全。”安全副总工程师罗龙波说。
交待完安全注意事项后,安全监管人员又马不停蹄地向下一个采场走去。在另一个采场,高温、闷热的环境让在场的人直冒大汗。扑面而来的热浪使摄像机镜头蒙上一层薄雾,摄像人员不停地擦拭镜头勉强才拍摄到采场的画面。安全监管人员不顾脸上的汗水,认真地检查采场作业面的隐患情况,并向作业人员现场交待安全注意事项。随后,安全监管人员继续向下一个采场走去。晚上19:40分,安全监管人员回到值班休息硐室吃晚饭,并在电脑上一边制作隐患整改表,一边介绍:“现场隐患整改表要按时间节点要求去整改。我们通过复查就能够知道整改情况。如果在规定的时间内未整改的将进行考核。”
安全监管人员利用吃饭和制作报表的间隙稍作休息后,又继续到其它采场排查安全隐患。武铜井下采场点多面广,分布零散,采场工作面离最近的下车点距离三四百米,远的距离达一千米。安全监管人员克服路途遥远、采场高温高尘等不利环境影响,完成了当班的安全检查任务,回到地面时,时间已经是晚上23点钟。
中班的人从井下上来了,晚班的才刚刚下去。每一天,安全监管人员就像地图采集员一样,足迹遍布全矿50多个采场,采集采场隐患动态信息。
从检查隐患,下发整改通知单,再到下一个班次复查隐患,安全监管人员根据采场作业情况,采取四班三运转的形式,不间断地检查、整改、复查,以达到隐患被及时发现,动态清零的效果。
安全是矿山平稳运行的重点,井下一线采场是矿山安全监管的重中之重,当前正值全国“两会”时期,安全监管人员正全力以赴地守护着井下采场的安全生产。(冯浩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