铜回收率提高一个百分点,意味着什么?
意味着每年可增产铜金属120吨,武铜三期建成后,增产的铜金属量还将翻倍,今天的一小步,是建设标杆矿山的一大步。
一个百分点,意味着更大的步伐。
意味着资源利用率提高的同时,矿山能耗消耗、成本投入的全面下降,在“碳达峰、碳中和”进程烙上“美丽武铜”的印记。
一个百分点,意味着更美的底色。
为了一个百分点的精进,武铜选矿车间全体干部职工,用智慧与汗水谱写了一曲跌宕动人的寻梦乐章!
征服“巨无霸”
为探索提高选铜回收率,2021年底,武铜与江铜研究院、北矿院合作,引进一台HIF-130m3浮选机,开展铜尾选铜工业试验。
此前,选铜所使用的两种浮选机有效容积仅为10m3和8m3,且浮选机类型、充气方式都不一样。刚投入试验,不承想,这台“巨无霸”就出现了水土不服,频繁的“上吐下泻”,要么矿浆拼命涌出来,要么“好货”排尾了。
一时间,北矿院、江铜研究院的专家也不明所以。
刻不容缓。车间高度重视,迅速组织机、电、选专业技术骨干组成攻关组进行多轮地毯式排查,最终找到了罪魁祸首——木屑和导爆管!它们进入浮选机的泡沫液位控制系统,干扰了液位信号。
木头和导爆管是采矿作业中必不可少的,进入到矿石中,属不可抗因素。
“能不能解决木屑和导爆管堆积的问题?”技术人员进行了深入探讨。
“在液位计底部开孔。”大家经过商讨一致决定。
但经过多次扩孔,木屑和导爆管的堆积依然存在。试验陷入了困境!
“既然开孔不行,何不干脆将液位计底部直接割除?”技术骨干丘世澄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。
这个想法确实大胆,因为这样做相当于将液位计直接置于浮选机矿浆中,极有可能使液位信号出现更大的偏差。
早春三月,倒春寒的寒风依旧刺骨。为了验证可行性,技术人员“三班倒”现场跟班,在室外现场调流程、记数据、量高度,为攻关积累大量的数据支撑。
不破不立。在大量的数据分析过后,团队决定,直接给液位计拦腰来上一刀!
为了精确地判断位置,丘世澄下到浮选机泡沫槽中,凭借手的触觉来定位。被水冲击的矿浆不断地喷洒在他的脸上,不一会儿他的脸上就已经黑成一片,令人不由地心疼,却又被他滑稽的模样逗得忍俊不禁。
“小丘,矿都到嘴里去了”
小丘却自豪地说,这是真理的味道,美味哩!
在大家共同努力下,取样机、泡沫泵等一个又一个问题都得到了解决,130m3浮选机被征服,运行逐渐稳定。
小台账 大作用
古人云,器欲尽其能,在人耳,得其法者,善也!
如何用好新设备、新工艺是实现精进的关键!
粗犷的操作和管理模式,在不断精进的目标面前,显得格格不入。
出路在哪?
台账式管理!——选矿车间党政深思熟虑后给出响亮回答!
召开动员会全面部署,形成推进方案,一场刀刃向内,自我革命的攻坚战打响……
“我年纪大了,不会用智能手机”。
推行台账式管理情绪最大的,碎运工段的老石算一个。老石无心用智能手机,家里人也曾劝过,可无奈就是不想。
台账式管理,一环都不能少,一个人也不能缺!
时任工段段长柯尊华亲自与老石建立一对一帮扶,从老石和在外地上学的孙子联系入手,逐渐打开了他的心结,让老石换上了智能手机,之后又耐心地教他上网、操作,在下班后,总能看见他俩并肩而坐的身影。最终,老石也融入了台账式管理之中。
“台账就好似工作‘清单化’,事事、时时都有详细的要求和记录,是一门有讲究的精细活。”选矿车间相关负责人介绍说。
“小叶,你多往2#这边配块矿,浓度有点大了。”
“老雷,我这边浓度有些大了,你下面浮选多注意些。”
在磨浮生产班组的微信群中,这样的沟通对话多了起来。不仅如此,一张张鲜明的水印照片也印证着这些“指令”。
“如今,班中员工互相监督、齐抓共管,管理起来也更轻松了,指标更是逐渐提升。”班组长方胤美滋滋地说道。
在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,员工与员工、班组与班组、工段与工段都在台账的方寸之间,构建了一个任务更加明确、沟通更加顺畅、过程更加可控、操作更加精细、考核更加公开、管理更加高效的管理新模式。
在这充满挑战的自我革命中,武铜选矿车间党员干部克服了重重困难,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,换来了一个百分点的精进,2022年,武铜铜回收率实现89%,2023年5月、6月、7月,铜回收率连续达到90%,成为公司选铜指标的新标杆。
(章燕 刘文)